柔佛士姑来天后宫 RUMAH BERHALA TIEN HIEW KIONG

神明典故
God History
 

天后娘娘 ( 妈祖 ) 典故 :

天后娘娘就是妈祖,相传是福建莆田林姓人家的女儿,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传说她从小就持斋吃素,侍奉神灵。她羽化升天后,经常在海上救难,保护人民船只平安,于是受皇帝敕封为“天后”“圣母”。早在宋元时代,“天后娘娘”便随福建商人落籍海南。据史书记载,“海南岛最初的天后庙,那是元朝时代建在白沙津和海口的”(小叶田淳《海南岛史》)。《琼州府志》中对天后庙做明确记载的就有12个,几乎遍布海南沿海的乡镇。

妈祖简介 :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生平 :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
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
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如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及泉州天后宫等“分神”而立。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中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妈祖升天成神 :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宋代以前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宋·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明·永乐封“天妃”,立庙京师,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妈祖的历史地位 :
妈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澳门的英文Macau就是妈祖的简称。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普庵祖师史略

普庵禪師(1115-1169),南宋僧人,今江西宜春人,號普庵,世居宜春縣石里鄉太平里。唐時,精通風水的司馬頭陀和尚,曾到此地,留下鈴記云:南山有個七星嶂,亥脈宜丙向,面前峰秀似懸幡,佛祖不為難。果然,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1127日辰時,餘坊村一餘姓人家室內祥光燭天,隱現蓮花,普庵出世了。師生時,蓮花生於他家稻田的阡陌上。六歲時,忽夢有一梵僧,用指點他的胸曰:“你他日將自悟取。”,並指示日後當闡揚佛法。第二天醒後看,但見胸前有點大如櫻桃,被點之處成了硃砂色。知非凡物,父母遂允其出家為僧。在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之八月,拜慈化寺正賢和尚為師。十一年四月落髮,次年五月受戒,祖師之容貌魁奇,天性巧慧,賢公深為器重。一日,正賢授普庵《法華經》,普庵卻說:“諸佛玄旨,貴悟於心,數墨循行,何益於道!”一番話顯示出對佛法有著不可以思議的因緣。
普庵禪師得道開悟是從《華嚴經》而來,當他讀至“達本情亡,知心體合”時,遍體流汗,豁然大悟,曰:“我今親契華嚴境界矣。”元代大詩人虞集遊慈化,感普庵閱《華嚴經》而開悟,吟道:“爐香滿室雨垂簾,借得方床午睡酣,泉上老龍還記取,山翁曾此聽華嚴。”
普庵祖師出家入壽隆院,二十七歲落髮、二十八歲受戒,後離院雲遊湖鄉,拜謁大溈牧庵忠公,在宋高宗紹興23年(1153年)嗣後駐錫慈化寺,但他並不常住寺內,往往藜權芒履,勵精行道,四方來投者,隨機誘引,得其心傳而成正果者無數。日夜禪定,親契華嚴經,一日大悟,述雲:「描不成?撥不開,何須南嶽又天台,六根門首無人會,惹得胡僧特地來。」
宋孝宗幹道二年(1166年),普庵以原寺所處“地氣索莫”難成氣候,決定另擇新址重建梵宇,一日來到南泉山,忽見一人身高八尺,紅發披肩,蒼髯掩口,普庵問:“爾何方神祗?”那人道:“小神奉玉帝之旨守護此地,候普庵僧五百年矣。”普庵笑道:“貧僧正是普庵。”於是普庵在南泉山開基興工建寺,兩年後寺成,今日慈化寺址便是800餘年前之舊址。
普庵的神通之力非同一般,屢屢為民禳災去病,救旱抗洪。南宋嘉熙元年,因祈雨封“寂感禪師”;淳佑10年,因救旱加封“妙濟禪師”;因禳疫加封“真覺禪師”。咸淳四年,又封“昭賜禪師”,大德四年,加“大德禪師”,皇慶元年加封“慧慶禪師”。師生前除災除病之靈驗頗多。元仁宗延佑初年(13141320)吳郡姑蘇城西有慧慶寺,其寺後即造有普光明殿供奉普庵。此外,禪林多於佛殿背後安置師之肖像。

普庵禪師恩師是牧庵法忠禪師。正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普庵並非一受具足戒就開悟的,其除了養成戒行、品德、禪修方法之精進用功外,更熟讀“華嚴經”、“華嚴合論”等經論。隨後的十二年叢林道場禪修生活中,更加珍惜光陰而勇猛精進到不曾懈怠臥草蓆而眠。於三十九歲時,因閱“華嚴合論”至“達本情忘,知心體合”處,此時​​明心見性資糧漸成熟,故豁然大悟,遍體汗流,震撼不己,久久不能言語,過沒多久華嚴海會佛菩薩剎那間加持與灌頂,普庵禪師悲涕歡喜,踴躍無量,大似死中得活,如夢忽醒。過了許久雲:“不可說,不可說又不可說。”,須臾後又云:“我今親契華嚴法界矣!”並自述道;金剛經​​云:“信心清淨即生實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隨即普庵禪師心能轉物,上天堂下地獄無所不能,並得彌勒菩薩之傳承,自此弘法利生,開化人天。

祖師此後則常治病救人,降伏妖魔外道。一次他在修寺時,來了九位秀才,對祖師曰:師今年脩大殿,但是今年值「九良星」在寺院,怎麼敢修啊?祖師心知此九位是九良星之所化,乃戲曰:九良星是九位,何不將我添入,而成十良星?!彼九人欲退,卻被祖師用神力定住,祖師曰:今日你等須皈依三寶作佛弟子,否則我不放汝等。彼九人即皈依了祖師也。(按:九良星乃太歲也,人若犯之,則或死或瘋,至今南方人修建,則請僧人為他們先念普庵咒。有些地方無人會念,則於修建處立一木牌,寫「普庵祖師在此百無禁忌」。)祖師收了九良星後,匠人都病了,弟子報知,祖師即寫了一紙條貼於房柱,上寫:“普庵非想會陰陽,修造無心動九良;勿謂吉凶無禍福,十人卻令九人亡。我性我心常寂靜,莫令含識入鍋湯;奉勸來歸於此者,身心濁穢總成當。”又書:“工匠若不病,天上無九良,工匠若不愈,地上無佛法。”次日,工匠皆愈。

有一次祖師在修寺院時,需要磚瓦,乃請瓦匠燒製,但是燒窯時,火煙不從煙筒出,有弟子告知祖師,說此處有一巫師作法,一定是他搗的鬼。祖師笑曰:你們將我的舊法衣拿去,圍在煙筒上。弟子將祖師之袈裟圍於菸筒上,燒窯的火焰頓時入窯,煙從煙筒而出,但是其煙不散,直入巫師家。當巫師前來求懺悔時,師斥:以後不許你用邪法害人。但若今後用法給人治病不驗時,可以祈請我,我則會幫助你。後來法官們為人治病時,則祈請祖師以求得加被也。

祖師在修廟時,附近有一個賊人,偷工匠的被子。匠人告訴祖師,祖師命用修廟之錢,為匠工賠償。但是此賊得寸進尺,變本加厲,眾乃怒告祖師曰:修廟之錢,乃施主所舍,豈能如此浪費,若不懲治,則徒添我等罪業。祖師即書一紙條,貼之於柱曰:“賊人入院作竊,諷經念咒剖決;勿令時間到來,須叫七孔流血。”次日,賊忽七竅出血而死。妻前來求懺悔,祖師乃曰:晚了哩!(按:《蘇悉地》經中說,對惡人作降伏法後,彼人即病,若及時能將物歸原主,則應作息災法,否則其必死矣。)

為修殿堂令人抬一大樑,在歇氣時,來一道士,在樑上坐了一下,其木樑則抬不動了,居士前來告知祖師,祖師乃用紙包一竹篦,並叫用此篦打去,此道士則忽然不見了。後來弟子問祖師,其人是誰,祖師曰:“千年守屍鬼,飛過洞庭湖。”眾乃知其人乃是呂洞賓,他是在戲耍哩!

一次,有家娶親,但到下轎時新人卻不見了,於是兩家都告了官,哪一位官也斷不下來。婆家姓章的主婦對她丈夫說:為這事見官,家產消耗了很多,聽說普庵祖師乃得道的神僧,你不妨備禮去求祖師。其夫即往求祖師,祖師如入定狀,片時則曰:噢,我知道了!乃寫一紙條,用香花供養七日,其詞曰:“佛身遍滿,哪容妖邪?若不順吾,天雷闢汝!”命來人貼於自家中堂,供養七日便有分曉。其人奉命而行,但是過了七日,殊無感應,將紙條拿來授師,祖師在此偈每一句下添了兩字,其詞曰:“佛身遍滿法界,哪容妖邪鬼魅?若不順吾道心,天雷闢汝粉碎!”命六名僧人弟子去到他家,將此偈貼於其人家之門外大樟樹上,圍樹念「楞嚴神咒」,念至第三會時,忽聞一聲巨響,其樹被雷闢開,從樹中走出兩位姑娘。一位是其家之新婦,另一位是已經失踪了的一家的大姑娘哩。(按:此二女是被樹精攝去的。一切精靈都屬於阿修羅道。此樹精惡貫滿盈、執迷不悟,受了所應得之果報吧。楞嚴咒是一切咒中最能破除邪魔外道的哩!)

普庵禪師是一位具大神通力的禪者,雖出身自禪宗,但卻活用一切上乘密法,故有禪宗的蓮花生大士之稱。在紹興二十六年(約公元1156年),於七月辦法會,因平時受益的信眾太多,所以香火鼎盛,而有些人卻心懷嫉妒,故向官府密報,誣祖師為妖僧,於是官府指派巡司帶領數百官差去捉拿祖師。在大隊人馬浩浩蕩盪出發前往佛寺的路途中,於寺外約數里處,忽然下了小雨,須臾簷前有滴水聲,天井中不覺水漲,忽然間波濤洶湧,此時忽見一條巨龍長越數里,頭角崢嶸、神光顯赫而在雲層中翻滾。前來捉祖師的官差皆驚恐不已,帶頭的巡檢即跪地哀求懺悔,於是龍潛而雨止,隨即撤兵回府衙,回即禀報:普庵禪師非妖僧實聖僧也。

祖師一次在方丈中坐時,忽然奔來一隻水牛,見祖師後即跪地哀鳴,祖師曰:你被打了嗎?乃命侍者牽去別處,移時,追牛之人至,問祖師曾見牛否?祖師曰:何故?其人曰:我乃屠夫,因買一牛欲殺,我先用鎚敲牛頭令昏。殊不知此牛力大,乃掙脫而逃來山上,故尋牛至此。祖師曰:此牛宰後,能賺多少銀兩?其人曰:能賺五兩銀子。祖師乃命侍者取了五兩銀子交予其人,買下了這一頭牛。祖師命侍者牽牛至而對牛說道:我用施主的銀子買下了你,你餓了可以吃草,但不能吃莊家蔬菜,你可以去燒磚瓦的窯上踩泥,以消滅罪業。後此牛如通人性,從來不食莊家蔬菜,在踩泥時,也如通人性,婉轉而踩;普庵祖師曾騎著它吹著鐵笛繞了寺三匝哩!人見其如此可愛,故以後再也沒人打過它。後來此牛乃蹲距而死。祖師在埋牛時作說法偈,其偈中有:“放出溈山水牯牛,牧童吩咐普庵收。南泉體用皆周遍,虎嘯還家得自由。水牯牛,水牯牛,汝若不遇普庵,幾乎落於虎口。此身幸脫這包了,逍遙物外任優悠。微笑一朝風月滿,個中無事且了休。個因心負債,果報為牛,拖犁拽耙,無數春秋。冬則受寒天劍樹,夏蟲蚊食且無饒。只得從緣如南窯,泥熱功多瓦遍週。不待來春重費力,不如悟覺應山坵。寄語伺鞭諸長幼,入他欄圈早回頭。萬劫千烹無解脫,不如還了永無憂,下土!”師又云:“大包角豁不露頭,不露角,千手大悲也難撲索,八臂哪吒休來問著,凡人不識這工夫,一任將土來蓋卻。”葬後墓上生白蓮數朵。(按:溈仰宗之三寶道偈中有:放出溈山水牯牛,無人堅索鼻繩頭。綠楊芳草春風岸,高臥橫眠得自由。)

 

乾道二年(1166)建梵宇。一天忽然有名「道存」之僧人,冒雪而至,二人交相問答,或笑或喝。道存曰:師乃再來之人,不久將大興吾教也。道即指雪書頌而去。此後,慕向普庵祖師者一日多似一日,祖師隨宜為說法,或書偈與之;有病患者,折草為藥與之即病癒;或有疫毒(傳染病),則與之頌,則病癒。至於禱久旱或大雨、砍伐怪木、毀邪祠等,靈驗非同一般。一日忽然集諸弟子曰:“諸佛不出世,也沒有涅槃,若有入吾室者,必能去契矣。”乾道五年(1169年)七月二十日,聚集諸徒眾,普庵祖師謂'諸佛不出世,亦無有涅槃,入吾室者必能玄契矣,善自護持無令退失也。'隨即沐浴更衣,結跏趺坐而涅槃也。在世之壽五十五,僧臘二十八年,諡號為「普庵寂感妙濟正覺昭貺禪師」,後在元代大德四年(1300年)重諡「大德慧慶」。明永樂十八年(1420),永樂帝評說普庵祖師:“萬行圓融,六通具足,端嚴自在,變化無方,哲學悟於群迷,普利益於庶類,如溥甘霖於六合,膏澤均霑,猶現滿月於千江,光輝旁燭。”加諡'普庵至善弘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慧慶護國宣教大德菩薩'。普庵禪師圓寂之前,曾花5年功夫,刺血泥金,書寫了一部《金剛經》。這部供奉在慈化寺的血書《金剛經》與珍藏在臨江慧力寺的蘇東坡手書《金剛經》碑,都是江西境內極負盛名的佛寺鎮寺之寶。


玄天上帝史略

元天上帝, 也被称誉为玄天上帝,即真武帝,或真武、北极真君。真武即北方之神玄武,宋时避讳改玄为真,称真武帝,宋朝道教的北方上帝,明朝天子的保护神。元始天尊说法于玉清,下见恶风弥塞,乃命周武伐纣以治阳,玄帝收魔以治阴。因此玄天上帝又为主持兵事的剑仙之主,地位仅次于剑仙之祖广成剑仙。真武兴盛于宋代,至元代又被晋升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时地位更加显赫。有关真武的传说中,又皆称龟蛇乃六天魔王以坎离二气所化,然被真武神力蹑于足下,成为其部将。后世称之为龟蛇二将。玄天上帝每每斩妖锄魔都御剑出行。武当山为玄天上帝的圣地。
 
玄天大帝原为北极星的神格化,据礼记载:「前朱鸟,而后玄武。」朱鸟指南方的七星,玄武即北方的七斗星,古人以为北极星是治天界的神,权力很大。而玄武位正北方,五行说属水,壬为阳水,以腾蛇之雄配,癸为阴水,以鸟之雌配,雌雄相交是谓玄武,玄天上帝就 是玄武的神格化。其塑像因而手持北斗七星剑,右脚踏蛇,左脚踏龟,在汉朝即为人们尊崇,以湖北省均县武当山为本山。
到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时,由於玄字与胤有关,避讳而改为真武。到宋真宗时,为避真宗之讳,又改为玄武。据传:明太祖朱元璋战败逃入武当山,躲进真武庙,时庙荒废。他排开蜘蛛网入内避难,并祈求 真武上帝救难,话毕,被排开的蜘蛛网即复旧如昔,太祖方免於难。后来太祖即位,为报神恩,改筑其庙,重造神像,谢北极殿匾额,封赠玄天上帝。(又一说为宋神宗公元一0八六年,立为玄天上帝。)
以上所说为玄天上帝乃北极七斗星格化。然而,民间又有不同的传说;俗间谓上帝公,原为民间的一位屠夫,以杀猪为业,性情
至孝,及至晚年,悔悟自己的行业,杀生太多,难积阴德,乃毅然放下屠刀,隐入深山,欲行修性;适遇一仙人告曰:山中有妇人分娩,请速 帮忙。未即果见妇人,手抱婴儿,请他代洗产后污物。当他在河中洗濯时,突见河中有金光浮现,一时有所顿悟,回首一顾,妇人已去,知其为观音显现,以试练他的诚心。屠夫修性,暂有所悟,一日忽得神意,欲除杀生之罪,须刀割自己腹肚,取出脏腑,洗清罪过,屠夫遵意而行,剖腹於河中至诚感天,遂成仙,为玄天上帝。而其弃於河中胃脏却变成龟,肠变成蛇,兴妖作怪,玄天上帝又亲自下凡降服此衍生於罪过的胃肠。自此玄天上帝,右脚踏龟,左脚踩蛇。由於他开腹取脏,十八罗汉中有一开心尊者,即指玄天上帝。

屠宰业者大多侍奉上帝爷,民间并认为上帝对於火灾的消弭,殊有专长。








返回顶部

柔佛士姑来天后宫
RUMAH BERHALA TIEN HIEW KIONG
Address 地址:Lot 1919, Jalan Bujuk, Kg. Baru, 81300 Skudai, Johor.
Web design bywww.gbs2u.com

You are visitor number :